第144章 再毁三观

晴阳照行旅 花落虽频 1808 字 1个月前

曾毅回道:“冷。”

他继续问:“既然冷,你想去哪?”

曾毅毫不犹豫地回道:“回屋。”

曾毅答对了,这就是答案,他朗声说道:“对草原民族来说,中原地区就是那间屋子。”

“我以前说过,人的首要追求就是生存,草原地区不适合耕种,游牧民族没有土地的概念,全是靠天吃饭,遇到天寒地冻,他们待在原地只能等死,只有南下才能获得生存。”

“而我们是农业民族,土地和庄稼就是我们的命,必须拼死抵御游牧民族南下,为此不惜建造万里长城。”

“说到这里我就要大家考虑一个问题,炎黄子孙兴盛于黄河流域,为何能不断往南获得长江两岸的土地,并融为一个民族,而对北方却一直处于防守状态?”

这个问题让大家沉思了好一会,曾毅再次起身回道:“因为南方也是以农业为主,所以容易融合,而北方则是以游牧为主,所以无法融合。”

曾毅的回答符合众意,大家点头。

而他却说道:“你这个答案过于简单了,我问你,游牧民族饲养牛羊,他们可以吃牛肉,你能吃吗?”

这个问题让曾毅张张嘴,最后还是无奈地闭上,他是曲昌侯的儿子也不能吃。

大兴王朝对耕牛的管理非常严格,纵有耕牛病死,也要经过官府查验后才能处理,《水浒传》里的武松轻轻松松就吃了两斤牛肉,这个待遇连宋徽宗都没享受过。

而事实是当时最好的肉食是羊肉,上至皇上、下至百姓都爱吃,北宋无马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养马地都用来养羊了。

出现这种情况也是陈恪一直都很奇怪的,所以这堂课他跑题了,“所以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在生活上本来是极大的互补,可为何要刀兵相见呢?”

这个问题挺深奥,大家只能听他说:“我认为是利益集团不允许,我们首先要弄清一件事,融合都是从上层开始的,就像自称蛮夷的楚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楚王只有融进诸侯这个大家庭才有可能称霸,才有可能进入中原地区。”

“这是利益决定的,所以随着楚国、吴国、越国的主动融合接受中原文化,长江地区、两湖地区、以至于四川地区方才成为汉人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大家一致接受。”

“而对草原地区我们缺乏融合之心,因为我们害怕他们的强悍,对归附的草原民众也采取防范和歧视的态度。”

以汉末羌人起义为例,如将羌人作为异族对待,他们的起义就是异族作乱,当地官员就不会被严惩。”

“因为这个原因就可以忽略参加起义的人中有许多汉人的问题。”

“就像安史之乱,给安禄山、史思明扣上契丹人的帽子,就可以使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了,还是可以忽略叛乱的许多将领和士兵是汉人这个事实。”

说到这他顿住,转眼看看周围方才缓缓说道:“大家有没有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当黄河流域的炎黄子孙向南发展时,有没有一些人向北、向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