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繁华的街道上,市井的喧嚣声渐渐响起。在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中,有一个地方总是人声鼎沸,那就是位于城南的"聚贤茶馆"。
赵星河身着一袭青色长袍,头戴斗笠,悄然走进了茶馆。他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要了一壶清茶,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人群。
聚贤茶馆是城中最大的茶馆,也是各界人士交流信息、发表见解的重要场所。自从科举改革的消息传出后,这里就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舆论阵地的主战场。
"听说了吗?朝廷要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以后不考八股文了!"一个茶客压低声音说道,语气中透着一丝兴奋。
"是啊,我也听说了。据说是赵星河大人力主改革,要以策论、经世致用之学取代八股文。"另一个茶客接话道。
"策论、经世致用之学?那岂不是要我们这些专攻八股文的读书人都得重新学习?"一个面色苍白的书生皱着眉头说,语气中透着一丝不满。
"就是啊!八股文可是我们祖祖辈辈都在学的,怎么能说改就改呢?这不是要断了我们的前程吗?"另一个书生附和道。
赵星河默默地听着他们的议论,心中暗暗叹息。他知道,改革总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引发他们的不满和抵触。而这些不满和抵触,往往会成为改革最大的阻碍。
"各位,赵星河大人推行科举改革,旨在选拔更多有实际才能的人才,为国为民效力。这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我们应该支持才是!"一个中年人突然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你说得轻巧!你可知我们这些专攻八股文的读书人,为了应考付出了多少心血?现在说改就改,你让我们怎么办?"一个书生愤怒地反驳道。
"就是啊!再说了,策论、经世致用之学又岂是那么容易学的?你让我们这些习惯了八股文的人,怎么去应对那些灵活多变的题目?"另一个书生也加入了争论。
茶馆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支持改革和反对改革的两派人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赵星河静静地坐在一旁,仔细倾听着双方的观点和论据。
"各位,请听我一言。"赵星河突然站起身来,朗声说道,"科举改革绝非我一人之意,而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八股文固然有其历史意义,但在当今时代,其弊端已显露无遗。它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实际才能的考察,导致许多空有满腹经纶的学子无法在实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策论、经世致用之学虽然与八股文有所不同,但它们更加注重实际才能的考察,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我们推行科举改革,正是为了让更多有实际才能的人才脱颖而出,为国为民效力。"
赵星河的话引起了茶客们的深思。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赵星河的观点。
"赵大人说得有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科举制度改革,正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一个茶客说道。
"是啊,我们不能只盯着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国家和百姓的需求。赵大人推行科举改革,正是为了让更多有实际才能的人才为国为民效力,我们应该支持才是!"另一个茶客也表示赞同。
在赵星河的引导下,茶馆内的舆论风向逐渐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科举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纷纷表示支持改革。
赵星河见状,心中暗喜。他知道,舆论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成为改革的助力,用得不好则会成为改革的阻碍。而今天,他成功地引导了舆论,为科举改革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
离开茶馆时,赵星河的心中充满了力量。他知道,科举改革的道路虽然崎岖坎坷,但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和智慧,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让改革的理念深入人心。
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繁华的街道上,市井的喧嚣声渐渐响起。在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中,有一个地方总是人声鼎沸,那就是位于城南的"聚贤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