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从匪

韩跃川决定去买官,这一念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众兄弟间激起层层涟漪,令大家着实吃了一惊。然而,细细想来,这却并非是他一时头脑发热的异想天开之举。

他们和那些道貌岸然的官员之间,可有着天壤之别。韩跃川这伙江洋大盗,虽说行事带着几分狠劲,却也还留存着些许真性情。平日里,他们偶尔劫财,目标明确,只对那些为富不仁之辈下手,绝不无故牵连无辜百姓。反观那县令,整日穿着官服,正襟危坐在大堂之上,佯装一副清正廉明的模样,可内里却满是男盗女娼的勾当。他公然抢夺百姓的财物,稍有不从便大开杀戒,犯下种种恶行之后,还恬不知耻地强索万民伞与德政碑,那行径之恶劣,简直令人发指,比起韩跃川等人,不知要过分多少倍。

韩跃川等人在江湖闯荡,靠的全是自身的胆识。他们做事手段或许粗糙了些,却也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每次行动,都是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去拼去闯。可那县令呢?全靠着阿谀奉承的手段才得以爬上官位,满脑子都是如何吹、拍、捧,溜须拍马的功夫倒是炉火纯青,却毫无真才实干,治理地方一塌糊涂。相较之下,韩跃川等人在行事上的磊落,便显得难能可贵,比起那县令,不知要强上几分。

再说这廉耻之心,韩跃川等人虽然身为盗贼,却也有着自己坚守的底线,心里清楚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而那县令呢?嘴上成天念叨着礼义廉耻,实际上却道德沦丧,毫无廉耻可言。他的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为官之道,与韩跃川等人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如此对比下来,韩跃川等人竟在这方面显得有些“可爱”了。

韩跃川等人在江湖上讨生活,所求不过是些财帛,只为了能填饱肚子,维持生计,他们从不追求那些虚假的名声。百姓们虽然对他们心存畏惧,但也明白他们的行事风格。可那些县令们呢?一边肆无忌惮地鱼肉百姓,把百姓的血汗钱装进自己的腰包,一边却还想着让百姓对他们歌功颂德,用尽各种手段弄虚作假,脸皮之厚,实在是令人咋舌。相比之下,韩跃川等人的坏来得直接,倒也不似县令那般让人恶心到骨子里。

在价值取向方面,韩跃川等人不过是单纯地求财,虽然这种行为不合法,但目的简单纯粹。而那些县令们呢?早已被官、势、钱迷了心智,为了往上爬,不惜采用各种卑鄙手段,把原本安宁的地方治理得乌烟瘴气,百姓们苦不堪言。两相比较,韩跃川等人的“恶”在此时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官场之中,阿谀奉承之风如毒雾般弥漫,那些县令们深陷其中,一门心思都放在讨好上司上,哪还有半点心思去管百姓的死活。韩跃川等人却远离这污浊的官场,从未沾染过那些谄媚的习性,倒还保留着几分江湖人的洒脱自在。

说到对待百姓的态度,韩跃川等人虽说劫财,却从不害人性命。而那县令呢?对待百姓,抓拿骗吃,无所不用其极,手段残忍至极。事后还逼迫百姓为他立碑颂德,这种无耻的行为,岂是韩跃川等人能做得出来的?

韩跃川等人活得真实,从不戴着伪善的面具。他们虽然行为不端,可坏得明明白白,让人一眼就能看透。那些县令们却截然不同,他们顶着“正大光明”的匾额,在背地里却干着见不得人的苟且之事,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派,实在是连韩跃川等人都比不上。

若论及能力和手段,韩跃川等人在刀头舔血的日子里,靠的全是自己实打实的本领。而那些县令们,大多是花钱买官,坐在官位上却不做实事,只知贪图享乐,尸位素餐。两相比较,韩跃川等人凭借真本事吃饭,在这一点上,就比那些县令强太多了。

那些坏县令们贪腐成风,使得地方上民不聊生,整个县域的发展停滞不前,他们对社会的危害就如同毒瘤一般,不断扩散。韩跃川等人不过是在局部地区兴风作浪,影响范围终究有限。这么一对比,县令的危害之大,远远不是韩跃川等人可以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