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义和团

载漪这边查来查去,也不去查了。载漪知道只要溥俊登基,损失再多的银子都可以再捞回来。可现在聚集在载漪身边的这些王公贵族,提笼架鸟、聚赌包娼、吃喝玩乐可能样样精通。但是要是干正事,载漪自己都不相信他们能干好。

刚毅、载漪领衔的“大阿哥”党现在看着风光,可是手上一没军,二没财。国内各地督抚高官们不待见他们,各国公使更是不愿意和他们接触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之前各国公使也不是没尝试着和“大阿哥”党里的人接触,可这些人一个个眼高于顶,在各国公使面前还摆出一副天朝上国的姿态。而在实际事务中,更是一副施舍的样子,或者干脆就是你说的任何话,我都反对,你只能按照我的办法来。

对此各国公使已经达成了一致,那就是这个所谓的“大阿哥”党是一个顽固的、目光短浅的、没办法交流的、愚蠢的人组成的松散的利益团体,是不值得各国进行政治投资的。

双方闹的并不愉快,甚至载漪觉得,自己的儿子没有成为皇帝,各国的洋人是出了大力气的。

“我大清国的皇帝,我们自己说了算,怎容你们这些外人指手画脚!”

“大阿哥”党这些人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溥俊推上皇位。而要想成事,就要铲除挡在这条路上的绊脚石。而刚毅、载漪等人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外国列强。

这时“大阿哥”党再次想起来了鲁地的义和团。

义和团仇视洋人,而且人数众多,且还敢于杀洋人,这不就是天然的利刃么!“大阿哥”党认为义和团正好能让其为己所用,这不正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么。

可是尽管端郡王一个劲的鼓动慈禧太后,但是秉政多年的慈禧太后政治感觉是灵敏的,她不会轻易地让皇室成员决定朝廷的重大政策。她的主要顾问仍然是心腹重臣荣禄、庆亲王奕匡和礼亲王世铎这批老资格重臣,这些人一直强调要谨慎行事。

同时,“大阿哥”党内部同样仇洋的军机大臣刚毅和大学士徐桐等人也还没有下定决心要公开站出来支持一场农民的造反运动。

所以从庚子年正月到四月初,朝廷对付拳乱的主导方针可以说有下列三个要点:

第一公开禁止攻打教堂和教民的拳会组织;

第二对拳会施以兵威,如不从则用实力进剿;

第三对没有参与攻打教堂和教民的拳会组织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

直隶总督裕禄察觉到朝廷的风向发生了变化,一改之前对义和团无论胁从一概剿灭的态度。

鲁地的义和团已经被袁世凯逼的走投无路了,正好发现直隶地区竟然不像鲁地这样,各路义和团纷纷从鲁省进入直隶地区,而袁世凯也乐得看到义和团离开鲁省的地面。

……

甲午之前,大多数欧洲列强对深处远东的大清并没有领土方面的要求,大多采取租界军事港口、侵夺路权和矿权以及划分势力范围的形式大肆侵占中国利益。

例如英国就把长江流域及广东地区划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法国看中的是大清的西南及广西;德国则盯上了山东;美国刚开始盯上了朝鲜半岛,现在也把触角伸向了山西、陕西及河南等地。

俄国则从最开始盯着大清的西北,到西伯利亚铁路建成之后,又盯上了大清的东北地区,日本则早早就制定了其“大陆政策”,先占朝鲜,再下满蒙,最后图谋中国。

随着甲午战争的爆发,让日本率先展露了其鲸吞大清的野心,而大清在战争中的表现也让列强看到了大清的外强中干。

可日本的战略目标和俄国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列强之间在远东的第一次冲突,最终演变成了“五国还辽”。

由于大清甲午之战战败,随后引发了后瓜分狂潮的兴起。瓜分危机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甲午战争以后,发生中国的政治事件从原来对列强们来说不重要的问题变成了它们深为关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