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村的日子平静又热闹。
俗话说三个妯娌一堂戏,那三个性子格外不同,又互不对付的谢家三位媳妇就是n场演不完的大戏。
今儿是老二家的偷懒,院里鸡屎没扫干净,明儿是老三家的又私藏家里贵重物品—鸡蛋,后天老大家的又偷偷拿东西补贴娘家。
总之,安宁可算见识到了,这年头,村里头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都能扯着嗓子吵吵上半天。
就这还是顾及了房间内读书写字的姐弟俩,要不然,这家里还能更热闹一些。
一直到安宁现在一听到开场,基本上就知道下头基调。
动不动爱挑事儿彰显存在感的谢大伯娘,委委屈屈,因着底下没个儿子,总是硬气不起来,憋屈小白菜模样的二伯娘。还有已经进化成新型搅屎棍,回回恨不得直接将老二家的一脚踩死的自家亲娘。
偶尔还有从县里回来,给自家阿娘伸张正义,斗志昂扬,舌战群儒的谢家二丫。
总之,谢家这日子,大事儿没有,却也丁点不缺热闹看。
无聊地日子,偶尔吃吃瓜也算安宁为数不多的乐趣。
一直到三年后,安宁第一本手抄版《论语》以600文的高价卖到了县里的最大的书舍,清溪书肆。
这一重量级消息,在原本安静的谢家老宅瞬间炸开了锅。
“啥?大成子你说啥,六百文,就这一本书咋就这么多钱?”
谢老爷子手上草烟卷儿险些落到地上。一旁的谢老二更是连手上没放下的锄头险些砸到脚都没发觉。
听到钱,屋里头几个女人也忍不住扎住耳朵。
只当没瞅见这俩人的失态,谢有成依旧笑眯眯:
“四堂叔,普通书是没这个价,但谁让咱们四丫这是写的好呢,人家书肆老板都说了,像这样的成色,以后送来多少都收。”
当然这只是夸张的说法,桃花县不大,县里能用的起手抄书的人家更是一掌都嫌多,大都有钱,有讲究的人家才用的上。
普通印刻板虽看起来死板了一些,但奈何便宜啊。在印刷术已经普及的大周,除非一些特殊书籍,一本书的价格大多也就在两百文以内。
当然有一点谢有成没有夸大,也不是所有“手抄本”都能卖出这个价。安宁这个之所以值钱,是因为她刻意仿了早前在书肆中看到的,前朝一位书法家的字迹。
虽然以这个年纪的笔力,能有两三成真意已是极难,但在这个小县城内,却已经是极难得的上品了。
但这些,一辈子都在跟土地打交道的老谢家肯定是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