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甚独 华发半生 2307 字 22天前

萦芯一碗水端平,问过两家意愿后,由长生出面,以落籍在广固的阿糖的名义,又买了一套城南偏远地段的小三进,再以超低价格给两家合租。

至于里面的奴仆、车架和家具等,都是萦芯出钱让司喜置办的,只比他们现在住的客院差一线,费习三人拎包入住即可。

老费习学了定侯夫人的“苟”,怕父子俩离开顾氏亲兵的守护后,因着定侯夫人与毕九那些他国探子的纠葛受连累,还通过奎木跟顾氏买了十个壮奴护院。五个天天跟着自己上下班,五个天天跟儿子出城。

顾氏的壮奴,许多都是当年没被选上的亲兵苗子长大,若真有啥事儿,比一般兵士有用!

杨梓岭家业不丰,还买不起。好在两家住在一起,便天天跟费习一起进退,蹭他的护卫。

费习和杨梓岭不过差几天入同样的职位,可因为阅历、能力、性情的不同,费习很快被陛下注意到,而杨梓岭却被陛下剩下的三个心腹发现智谋不深,迅速边缘化。

全塘倒是不在乎,拿杨梓岭当个大秘书用。

反正全塘主要目的是拿他占住这个位置,得用很好,不得用等有合适的同族子侄能入职的时候,送他去更合适的地方就行。

费习为啥能很快得孙钊青眼?

因为眼尖的费习很快发现,陛下处事的脾性有时跟自己那个直不楞登的傻儿子很像!

与什么都顺着陛下的那三个心腹不同,费习是当过这样一腔碧血的青年的爹的。虽然治不了,但是他的应对比孙瑾这个亲爹更符合孙钊的脾胃。

其实,费习见识也不高,但是他好意思请教全塘,却并不完全按照全塘那种金玉其外的话术跟孙钊回话。

全塘倒也不怕费习有一天会比自己更得陛下的心,此时的全塘书房里还挂着小弟子送的拜师礼,心中还有一个逍遥晚年的梦……

与“年纪轻轻”却日日想退休的全塘不同,眼看快到七十岁的丞相骆洙滨却希望与新帝相合,一直干到死!

他出身的会稽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骆氏,高祖乃是新阳亭侯骆统,可惜英年早逝的骆统于官途上余泽不多,再因着当年大吴北迁,家族分裂,他出身的这支差点沦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也就是广固四大世家未防太上皇忌惮他们擅权,从不敢碰丞相之位,才容一生兢兢业业的骆洙滨,一步一步踏上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位。

由此,他这一支虽然人口不丰,倒也渐渐恢复了许多荣光。

新帝登基前后,虽然屡次嘉恩五州派,可也多次召见吴地派的青年才俊。只新帝对这些小辈的虚有其表很失望,而因此屡屡被新帝的宣召而挑起希望的各个吴地世家的失望,还得加个更字。

家族有实力、个人有能力的,早就在朝中争到一席之地了。即便他们没在此时去“抢”其他越发弱势的吴地世家的机会,可骆洙滨觉得这些世家被边缘化真不委屈。

如何能任自家的小郎君只识风花雪月呢!

而今,陛下为了国朝和吴地派两利,重提百年前的“观政之策”,骆洙滨却明白,此策定然难以被已经在都城占住绝大部分利益的同派上层所接受,而又因会使同派底层离心而无法拒绝……

自孙钊向吴地派明面上的魁首询问重启观政是否可行之后,直至六月下旬,丞相骆洙滨都没有回复。

全塘早知如此。有他劝慰着,孙钊也过了刚被亲爹骂了的拧巴劲儿,单独去与孙瑾商议此事。

而孙瑾也没再为吴地派多说一句,嘱咐孙钊静观其变。

吴地派内部烦乱,对外就安静了许多,五州派得了好处也未继续搅动,朝中一时竟然让孙钊觉得处处顺心。

顾荣父子小祥前两日,顾毗上书太常申请去帝陵祭拜父兄。

正日子这天,百多个亲兵全出动,护着包括萦芯在内的顾氏阖族,浩浩荡荡的去帝陵,在太常博士的指挥下,为顾禺父子风光大祭。

阿石眼快十一岁了,因着这一年几乎日日习武,眼看着高壮了不少,身上孩童之气褪去许多。

已经六岁的小娘却依然清晰的记得一年在这个地方,给阿耶陪葬的食罐被后娘从手中拿走的那一瞬间,心中的无限孤苦。抱着萦芯的腿哭到打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