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被贬之路
东坡书院坐东北朝西南,院内建筑按三轴线布列,主体建筑均布列于中轴线上,依次为头门、载酒亭、载酒堂、正殿、东西两庑廊,东轴线布列钦帅堂、西轴线布列陈列馆,书院四周构筑围墙,头门前立保护标志牌,系苏东坡居儋期间讲学会友的场所。
中轴线上的载酒堂、东庑廊、西庑廊和东坡祠构成整个书院的中心院落,东西两侧为两个副轴线,分别称为西园和东园。
两人买了门票20块,从大门进入、以载酒亭、载酒堂、东坡祠为轴线,空间渐次展开,直走到终点的东坡祠,规整、几何的构图,主轴线两侧完全对称,能够感受到书院庄严和肃穆。
载酒亭为重檐歇山顶结构,八角飞檐,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角角相错,各角翘起,呈欲飞之势,亭内共有12柱,分别于亭内四角,每角有三根,三根之间各不相同,除匾额和楹联外,亭中还绘了苏东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图录,堂内正中间是苏东坡、苏过、黎子云等人物的雕像,左右两侧有耳房。
东坡祠作核心建筑之一,以木质结构为主,白顶红门,整体大气庄严,东坡祠自然是祀苏轼,以及其子苏过及黎子云配祀,大殿为东坡诗文书画室,主要展示东坡讲学组像、东坡书画拓印件及现代出版的各类苏轼着作和中国国内外研究苏轼的专着。
看到这些,其实两人有些遗憾,这实在是有些太简单了,但也难怪,东坡先生60多岁呢,只不过是在这里呆了三年而已,而且已历千年了。
可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里竟然遇到了一个讲解员,听她抑扬顿挫的嗓音,似乎很是专业,于是就前往倾听。
此人正好讲到了东坡被贬到海南,就有人在探讨他被贬的原因,这个嘛,可就是另外一个科技树了。
苏轼不仅是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诗词、散文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还是北宋着名的书画家,对音律、医学、金石、养生学、水利工程等科学也颇有研究,可谓才华横溢。
可是苏大师一生厄运甚多,仕途上屡遭贬谪,原因何在?
应该说,苏轼的青少年时代还是很顺畅的,从小就受父亲苏洵的文化教养与熏陶,展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
21岁时就与弟弟苏辙跟随父亲来到汴京赶考,兄弟二人同科获进士及第,深为主考官欧阳修器重,欧阳修是个重人才的伯乐,自己虽已身居高官,且一手散文写得流丽隽逸,但从不怆然傲岸。
那时,赣文化十分灿烂,在江西这块三面是山,一面临江的丘陵地带中产生出一大批文人墨客,出仕入相,占据着不少重要官位,并繁衍至明末清初,长达近七百年之久,亦成为目前经济落后的江西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与欧阳主考官并无乡党之谊,为何被屡次关照?先是推荐参加制科考试被录取,后又为只当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小官的苏轼到处荐举,可谓费尽心机,直到荐举到当时的宰相王安石为止。
作为欧阳修的乡党的王安石,尽管文学才华不如欧翁,但治国才情高昂。
王与欧的家乡在江西相距不过百余里,又都是进士及第入仕,但俩人走的却是不同的人生路。欧阳修入仕后,仍然做的是文化方面的事,既没有拜相,也没有做省级地方大官,可以说欧翁定位的是文化方面的事,所以一生官不高名声很旺,也没有出过什么大的政治风险。
而王却在出仕后,虽然在地方为官二十余年,但最终挤进了权力顶峰官至宰相,当然最终被贬,也吃尽了政治斗争的苦头。
严格意义上来说,欧阳修是王安石的老师。
王年轻时文才也是出众的,很得当时已入仕且大王一轮的欧阳修的赏识。
王二十来岁中进士却一直在地方为官,改文从政,不再是写风花雪月的散文了,而是改写政论性的治国文章,只是当时苦于朝中无硬的后台,王在地方为官虽然政绩显赫,可二十余年一直没有机会提升进入中央权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