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最为推崇火器的戚金,他思索了良久,回答道:“五千骑兵最开始伤亡可能会比较大,但随着他们以分散阵型高速突入掷弹兵队伍后,全军覆没的一定是掷弹兵。”
这个很好理解,因为你的弹着点是固定的,等你有那个调整仰角的时间,骑兵的马刀已经劈砍到脸上了。
戚金说完之后,李二虎感受最为深刻。
他跟马汗他们一起,是跟随杨延宜最久的将领,对杨延宜的战术十分的了解。
李二虎问出了第二个问题,他说道:“如果将掷弹兵的数量减半,改为半数的长枪兵,那胜负又该如何呢?”
马汗听完后,嘴角浮现起笑容来,他已经明白了李二虎的用意。
这也是杨延宜目前战术的汇总。
那就是没有无敌的兵种,只有无敌的配合。
果然,这个问题就比单一的掷弹兵对阵骑兵有讨论得多了。
有将领认为,骑兵保持高速移动的状态时,掷弹兵对他们的威胁其实是很有限度的。
并且骑兵可以随时调转攻击方向,完全可以绕开炮弹集中的落点,改为由肋部进行攻击。
而长枪兵能否在保持密集阵型的同时,准确的完成转向,将决定这场战斗胜负的关键。
所以,杨延宜新开发的这个兵种,它并不是无敌的。
就连火铳手方阵,也不是无敌的。
即便是后世出现了带有连发功能的线膛枪和自带底火的子弹,枪头上依然会配置刺刀,就是这个原因。
在杨延宜的总结之下,将领们也在慢慢吸收杨延宜的军事理论,多兵种多角度配合战术。
就拿义州的攻城战来说,皇台极之所以撤退,是因为他发现了火铳手方阵在冲锋时,掷弹兵们根本就没有停止过炮击。
这就很可怕了,他们对于自己弹着点得有多自信,才会以这样的覆盖方式来进行推进?
杨延宜也是经过计算和演练过的,火铳手们只要保持三十步以上的距离,安全上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而后方的指挥官,也要有及时停止炮击的眼力和判断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时来自两个方向的攻击,防守方根本没办法招架。
而面对密集火铳手方阵,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么就用火炮装填霰弹,要么就同样用火铳手方阵。
但这两个办法,没有一个可以在头上飞来无数炸弹的情况下完成整队。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皇台极才会果断撤退,将义州丢给了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