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交趾太上皇

这回,赵辉联合了黄福、杨时溪、何忠、郑和、兴安伯徐亨一同上奏。

主要说明了两件事,一是黎利在各地的残军还有几万人,还占据着红河与白藤江之间大小七八座城池,再说黎利生死不明,远不是撤军的时候。

二是交趾百姓怀念陈朝,为了安抚黎民,迅速稳定局势,还是建议立个陈朝后裔为王比较好。

当然,明朝立的安南王,当然跟黎利拥立的安南国王大不相同,一个是等同藩王,一个是外藩君主,权力与地位天差地别。

京师,御前会议已经吵翻天了。

杨士奇、夏元吉认为,先前因找不到陈朝后裔,所以明朝才把交趾郡县化的,这是太宗皇帝吞并安南的法理,至少是冠冕堂皇的。

现在,如果还要封一个安南王的话,从法理来讲,应该把安南还给陈朝后裔。

所以,这安南王绝对不可以立,立了难免有遗老遗少心怀不满,所以,立还不如不立。

杨荣、金幼孜等人则认为,交趾已入华夏二十余年,今虽找到了真正的“陈朝后裔”,那也不可能再裂土分藩了,杨荣说“岂有分夏土于化外、弃礼义绝中国之理”?

朱瞻基在王通、柳升接连战败之后,确实动过封陈朝后裔为王的念头,但那也只是在连续战败后强行挽尊的行为——意思就是告诉世人:啊,我不是打不过你,只是我爷爷当初说过要立陈朝后裔的,现在既然找到了,那就封王吧!

如果能用拳头让敌人屈服,何必再议和呢?

朱瞻基最后拍板,同意封王!

然后新的议题又冒出来了,既然封陈朝后裔为王,那王府要不要有护卫?一般藩王是三护卫,要不要给陈王护卫?

还有就是既然分封了,那陈王新立,局势不稳,是不是得有人充当总督,既管军又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