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这次打算采选淑女,亲自从淑女中选拔,培养自己的嫡系。
对于这点,朱由检没有答应,因为他打算借着放出宫女提高自己的声望,怎么能在这个时候采选淑女?
再加上宫中女官和宫女的编制未定,现在采选淑女,宫里也不一定有位置安置她们。
他决定过几年后再考虑这件事,现在一切求稳:
“女官和宫女今年底放出去一批,今后三年维持这个人数。”
“三年后再放出去一批,按需要采选淑女补上去。”
“这样形成制度,不要随意采选。”
“皇后把这件事记着,现在不要说出去。”
“三年后再让女官处准备,主要从卫所和恒产家庭的良家女子中选取。”
这是他对大明的采选淑女制度,做出的继承和改变。
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外戚乱政,规定天子、亲王的后妃,都要选良家女。不能接受大臣进送,也不能亲近娼妓。
也因为此,除了国初制度未明的时候定下的嫔妃外,大明的嫔妃大多出自小门小户的良家女。周皇后的父亲就曾靠算命谋生,李太后的父亲是个泥瓦匠。
她们出身的家庭都算不上富贵,但是能够迁到京城,也不能说贫困,可以称得上恒产者。
也只有这种不愁吃喝的家庭,才能给女子提供充足的营养,培养出能选入宫的淑女。
朱由检打算把大明塑造成恒产者为主的国度,自然要拉拢恒产者,规定从恒产家庭挑选良家女。
至于卫所,则是他在军队的基本盘,同样也要拉拢。而且卫所世官和军士都有世业田,同样能称得上恒产者。
将来大明的皇后,要从这些家庭选。嫔妃则因为以后要和内藩、外藩联姻,还会有一些出身贵族家庭。
但是为了防止外戚乱政,她们基本是没有机会成为皇后的。甚至朱由检会规定,不许她们的家人在京城常居。避免这些人仗着家族势力,在后宫胡作非为。
这些考量,周皇后自然不知道。她只是对皇帝拒绝采选淑女,感到有些不快。
宫里近期怀孕的蒙古嫔妃已经有三个人,几乎可以肯定诞下庶子。不把她们的气焰打下去,以后她儿子的地位就可能受威胁。
所以她才会挺着大肚子,为皇帝采选淑女侍寝。
被皇帝拒绝之后,眉头也紧蹙起来。
看着她有些皱眉的模样,朱由检哈哈大笑,摸了摸她的眉毛,说道:
“采选淑女不必,但是能挑些人侍寝。”
“先帝离去已经一年多了,他的旧人也都已经安置。”
“可以从宫里的女官和宫女中选人,作为选侍侍寝。”
“这件事由皇后主持,朕和你一起挑选。”
“宫中三十岁以下的,都要参加选拔。”
周皇后被皇帝逗得有些发笑,继而又为皇帝感到委屈。
因为在此时的人看来,二十岁以上就能称得上年龄大。宫里采选淑女时,通常只选十三到十六岁的人。
皇帝要把选侍的年龄放宽到三十岁,显然是为了迁就她,应她的要求增加一些侍寝的人。
而且这些人过几年就会老去,不可能威胁她的地位。
这让她的心里既是感到甜蜜,又觉得皇帝受了委屈。打算过几年选淑女时好好选,给皇帝挑选几个美人——
最好还要有擅长乐器的,把田秀英那个狐狸精比下去。
朱由检不知皇后的想法,但是他自己没觉得有什么委屈。因为在他看来三十岁还称不上年龄大,还很适合生育。
而且有些女子会在长开后才漂亮,他的审美也和这时的人不大一样。所以决定和皇后一起挑选,把符合自己审美的人选出来。
这些人都会被放在坤宁宫,有子女后才会安排独立宫室居住。没有子女的过些年不再侍寝后,还能作为皇后的女官,帮她稳固后位。
这件事由皇后主持,而且不惊动民间,因此进展很快。
各宫三十岁以下的,都换上最好看的衣服,在皇帝和皇后面前走了一遍。
朱由检和周皇后一起,挑选了八个宫女做选侍。她们都被放在坤宁宫,轮流在乾清宫旁边的青霞室随侍,在皇帝需要时侍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