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被选上、也没有被提升为女官的二十五岁以上宫女,不管心里怎么想,都必须离开皇宫,离开这片她们生活很多年的小天地。
一些年满二十二岁的宫女,也提交了申请,打算出宫任职。
这些人能回家的大多回家,很多人在领了遣散费后就迫不及待地离开。朱由检担心她们的安全,吩咐锦衣卫发文,让各地的人照看。如果这些人回乡后受了委屈,可以重新返京,由女官处安排。
那些不能或不愿回乡的,出宫后就要接受女官处的安排。
京城的锦衣卫和御营、京营,也开始登记没成婚或丧偶的将士,打算在明年元宵节为他们举办相亲会。
不过也有些宫女不愿成婚,或者自觉年纪大了不可能嫁出去,她们被安排去内府监下属的服务集团,或者尚衣监下属的服装工坊,做些服务和女红的活计。
总之,这些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有些年龄特别大的,还被安排到一个皇庄,作为她们的养老院。
宫中最终剩下的宫女,只有六百多人。大多是天启年间选进的,年龄不到二十岁。
她们大多是后宫嫔妃的侍女,不再做粗使杂役。
朱由检让宫正司的女官加强对她们的培养,挑选愿意留宫的人做女官。
并且还要求定下她们的级别、给她们发放俸禄、改善居住条件。
在宫女数量减少后,这些人大多能住四人间,女官还能住双人间甚至单间、有可能拥有侍女。
种种措施下来,留下的宫女情绪都很稳定。
一是她们的条件改善了,以后还有俸禄。
二是她们看到了出宫的机会,年满二十二岁就能申请。
虽然出宫后还要再做三年工、还要和军中将士相亲,但是对她们来说,这也是一个机会。
如果能嫁给武官,对很多出身普通的宫女来说,称得上改变命运的好事。
而且有工作后,她们也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
这个想法,在很多回乡的宫女被父兄逼着嫁人后,出现在很多宫女心里。
她们有很多人出宫后在内廷企业任职,在服装、化妆等行业绽放光彩。
这些既有能力又能挣钱、还被宫中培养得熟知礼仪的女子,受到很多士人追捧。尤其是那些成婚比较晚的贫寒士子,愿意娶这些宫女为正妻。
以至于相亲会组织几次后,愿意嫁给武官的宫女越来越少。她们大多在二十二岁出宫后,就自己嫁了出去。
而且因为宫中的培养,她们大多注重自身保养,出宫后会加入妇幼保健协会,依靠这个平台经常组织聚会。
让作为会长的皇后,影响力也因此提升,和很多官员的家眷有联系。
这些未来的变化,自然不是朱由检所能想到的。
他现在烦恼的是,很多内侍都不愿意出宫,想要一直留在宫里。
这些人和宫女不一样,他们出宫后没有办法成婚,甚至没有家人。
即使皇帝将年龄放宽到五十岁,这些人也不愿出宫。
他们习惯了皇宫的生活,不想走出这片小天地。
而且有些人做的是清苦的活计,少了他们后会运转不便,一些地方可能会出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朱由检坚持五十岁出宫的要求,对五十岁以上的需要留在宫中的,尽量授予从九品散官留下来。
出宫的也要安排个皇庄,作为他们的养老院。
五十岁以下的则被派去内府监,在内廷企业任职。
但是这又出现新的问题,因为尚膳监、尚衣监等监的掌印,不想放任内府监壮大、把自己的下属派去内府监。
这些有秉笔太监身份的内相,联合起来向皇帝请求,他们也可以在宫外设企业,不必把各监的人划入内府监。
面对这种情况,朱由检在认真思索后,也觉得不能让内府监太大,避免像清朝的内务府一样尾大不掉。
他召集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以及各监掌印,召开处理内廷事务的会议。
这次会议,将决定内廷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格局,甚至还伴随着调整职位。
参加的太监对此都很重视,尤其是那些想更进一步、改变当前格局的。
在经过将近一年的稳定后,内廷将会迎来大调整,重新分配权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