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钟鼓楼天文台

然而随着徐光启过来的传教士邓玉函,这时却不识趣地说道:

“陛下提出的办法,荷兰人伽玛·弗里西斯也提出过。”

“但是钟表的准确性却太差,每天快慢几分钟都是常事,偏差实在太大了。”

“所以现在航行时,是用德意志天文学家约翰尼斯·沃纳提出的月距法。”

这也是一种确定经度的方法,利用月亮的移动来测量经度。

这种方法现在比的钟表法要准确,但需要通过巨量的天文观测,绘制出详细无误的星表,记录某个特定地点月亮在不同时间的运行轨迹。

例如导航员拿着记录钟鼓楼天文台上空月亮轨迹的星表,和他们在海上观测月球与另一恒星之间的角度相对照,理论上就可以算出观测时钟鼓楼天文台所在地的时间。再对比自己所处地方的当地时间,就能计算出经度。

它的计算,显然是非常专业的,不懂天文知识根本就算不出来。

幸运的是邓玉函出身德意志地区,对月距法非常了解。他还是耶稣会传教士中,最有学识的人之一。曾被猞猁科学院吸收为第七位院士,仅晚于伽里略几天。

在他的讲解之下,朱由检大概明白了月距法的原理,同时也认识到西方航海的进步——

在开启大航海时代一百多年后,西方人在远洋航海上,早已完成对大明的超越。

内心叹息着这一点,朱由检却更加坚定要完善钟表法,他决定道:

“月距法虽好,计算却太繁琐了。钦天监可以和大明航运集团合作绘制星表和航海图,向天下人传授售卖。”

“钟表法也要完善,先把原理和需求定下来。”

“然后对天下人公开悬赏,给制作时钟的人奖励。”

说着,他让钦天监官员记录道:

“谁能第一个把钟表的误差缩小到一分钟,就授予公士奖励。”

“缩小到十秒钟以内,授予世袭爵士奖励。”

“缩小到一秒钟以内,授予世袭男爵奖励。”

“误差继续缩小的,爵位继续升等,最高可授予世袭伯爵爵位。”

“所有人的事迹和画像,都在钟鼓楼天文台陈列,让后人铭记他们。”

这是他痛下决心,所开出的赏格。为的就是在经度之争中,战胜其他国家。

他要把刚才确定的经度和时区,确定为国际标准。未来所有航海的人,都要以北京时间为基准。

这么高的悬赏,让钦天监的官员全都兴奋起来。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很可能拿到这个奖励。

被朱由检安排在钦天监任职的牛金星就说道:

“臣以为不应局限于时钟,精密刻漏、水运浑象仪等仪器,同样能用于测定时间。”

“新钟楼不但要有四面钟,还要有水运浑象仪等仪器。”

这是一种由张衡发明的机械计时器,主要应用在天文上。

以宋朝苏颂制造的最为精妙,已经有了钟表使用的擒纵调速器。

可惜因为金兵入侵,这些成果没能继续发展下去。

到了大明开国,司天监进水晶刻漏,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钲鼓。太祖以其无益而碎之。导致大明在计时仪器上,没有太大发展。

牛金星见当今皇帝重视计时仪器,就提出按照古法,制作水运浑象仪,还有刻漏、沙漏、香漏、日晷等等。

朱由检对这些计时仪器不怎么了解,但他还是点头,向牛金星等人道:

“凡是能用于精密计时的,都可以在新钟楼旁边尝试制作。”

“但是新计时器的验收,要以能在船上准确计时为标准,它是为了以钟表法确定经度定的。”

“只能用在陆地上的,可拿不到悬赏。”

把标准明确下来,免得一些人造出大而无当的东西。

为了引导人们把精力放在钟表上,他还把自己听说过的钟摆、游丝、陀飞轮等概念,向众人道了出来。

一些后世机械表上显示的日历、月相等等,也被提了出来。

他希望大明的钟表工匠开动脑筋,把这些都造出来。把钟表的复杂程度上升一个台阶,带动精密仪器制造等行业。

为此他还提出了手表和表带,让钟表工匠制作更小巧的腕表,自己将来会亲自佩戴——

大明不但要制造巨大的四面钟,还要制造手表,把它缩小起来。

这让历局和钦天监的官员听到后,都认识到皇帝对钟表的看重。决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种计时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