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党争和集议制

余煌背后是谁,他是一清二楚。

天启五年乙丑科的主考官顾秉谦、魏广微是阉党核心人员,而且在阉党内部斗争中落败,已经不可能起复。

所以这一科的进士在官场上是没有座师的。不过因为他们被列入逆案,乙丑科的进士是光明正大地抛弃他们,现在有的认杨景辰为座师、有的认孔贞运为座师。两人都曾担任乙丑科的同考试官,一个和阉党有牵扯,一个倾向东林。

余煌是想过靠拢东林的,之前曾通过同事倪嘉善的关系拜访过袁可立,又通过袁可立拜访过孔贞运。

不过黄道周的态度,让他认识到自己永远不可能被东林党接纳。所以他这些时日又去拜见了杨景辰,然后就有了在钟鼓楼的聚会。

所以朱由检可以肯定,阉党残留人员已经选择杨景辰为核心,重新凝聚起来。

他们或许是为了报团取暖,对抗东林党的压力。或许还有人在谋画着什么,图谋获取更大的权力——

在逆案名单公示、并且彻底定下后,这些人仿佛去掉了头上悬着的一把剑,开始活跃起来。

因为他们的心思,朝堂上想必会有一场动荡,甚至有可能让党争再起。

朱由检想到这种可能,就忍不住皱起眉头,觉得要警告一下杨景辰。

但是想到东林党那些“正人君子”和“阉党小人”势不两立的态度,他又感觉头疼,因为党争的根源,不是那些被自己保下来的阉党余孽。

是有些东林党人想要除恶务尽、丝毫不给他们机会,这些人只能聚集起来,图个自保而已。

『君子之朋,小人之党。』

『无论什么朋党,都要党同伐异啊!』

『这党争必须压下去,不管他们是小人还是君子。』

当年欧阳修一篇《朋党论》,直接把革新派在政治上判了死刑。

朱由检之前还不明白,如今做皇帝两年后,却认识到无论欧阳修怎么为君子之朋辩解,都改变不了结党的本质。

结党之后党同伐异是必然的,就像王安石为了改革缔造的新党,和旧党激烈党争一般。

大明的东林党人关心国事、改革弊政,纲领未尝不好。其中也多有君子,为了坚持理念不惜把生命献出去。

然而,这些君子结成了党,后面就不是他们能控制的了。

很多人像投入王安石的新党一样投身其中,利用东林党为自己获取政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