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海战

铁血明骑 省墨 1209 字 7天前

这个问题有点敏感,因为大明朝廷一向是没有与外面谈判的习惯的。

当初瓦剌抓住了朱祁镇,最开始只不过想要换一些金银珠宝,大明连谈都没跟他谈。

袁崇焕,一切的所作所为,也只不过为了与皇太极谈判。

在后世的历史中,他在平台召对时,用一种轻慢的态度,承诺了“五年平辽”。

但他本意是“稍慰圣意”,没想到朱由检却是当真了。

后来随着时间越来越接近这个节点,慌了神的袁崇焕才会做出擅杀毛文龙,以及坐视建奴劫掠京畿的举措来。

前者是为了向皇太极示好,以促成和谈;后者则是借皇太极之手,对朝廷施压。

那崇祯是否愿意和谈呢?应该是的,但是他过不了群臣那一关。

尤其是那些又当又立的东林党们,他们自以为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不可能允许朝廷与建奴和谈的。

但是杨延宜知道,如果能保住赵龙的性命,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撤出义州。

赵龙为他做了太多,背负了太多,但凡犹豫一秒,都是对这个兄弟的不尊重。

众位将领齐齐望向李自成,都齐齐皱起了眉头,仿佛猜到了他想要说什么。

“所以我认为,建奴既然将赵将军送回来,那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代表他们不愿意现在跟我们发生冲突。”

李自成没有说的太直白,但已经将他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了。

可是,现在占据优势的是杨家军这一方,皇太极被迫采取守势。

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又如何会让他们得到呢?

杨延宜此刻依然没有下定主意,因为他缺少的不仅仅只是粮草,还有军备。

作为一支高度依赖火器的部队,后者的缺少会更加的致命。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杨延宜认为皇太极一定不会坐视小日本鬼子胡来。

按照这个猜想,朝鲜后方的兵力必然是空虚的。

自己大可以在取得了粮草和军备后,一战而定朝鲜。

到时候,辽阳和沈阳的建奴将夹在中间,再无立足之地,而自己也将提前解决辽东这一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