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枝先是买了些米面,又割了几斤肉,买了糯米和粽叶,又去布庄选了几块布头。
看看时辰快开船了,想起在京城摇着扇子消暑的日子,她又买了一盒点心一包茶叶。
杜春枝挎着竹篮背着大筐赶到码头,赵老六瞥她一眼,指了指上午那位置,她赶紧坐了过去。
船上坐着的都是宋家村人,看着杜春枝的大筐眼热,“杜婶子,你筐里放的是啥?”
村里人最好打听,你要是说没啥,他们还会过来掀开盖子看。杜春枝不愿被窥探,正要搪塞,赵老六道:“是我的东西,落在饭馆了。”
杜春枝顺杆就爬,“对对对,是饭馆掌柜的托我给拿来。”
赵老六把刚收的船钱又递了回去,“劳你帮忙,这是跑腿钱。”
行吧,他还帮人帮到底呢。
一听是赵老六的筐,船上便没人碎嘴了。众人只是讪笑,然后说赵老六在县城有兄弟,肯定是给兄弟们买的节礼。
说到底,还是觉得女人好欺负罢了。
“婶子又砌墙又赶集,宋垚那十两花完了吧?”
“你怎么猜得这么准呢,还倒欠了不少。”
“婶子这篮子里装的啥?买了肉吧?”
“没有,看见有人收拾干草,要了点儿铺鸡窝。”
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很快就回到宋家村。
船还没靠岸,一群半大小子就四处疯跑,嘴里大喊:“杜春枝回来了!青砖煞神回来了!”
啥玩意儿?喊的什么鬼!
这一喊不要紧,渡口处呼啦啦围过来好多人,连里正宋怀瑜都来了。
看到这阵仗,杜春枝也有点儿懵。都跑这儿来干啥?要列队相迎怎么着?
船靠了岸,大伙一个接一个下了船,杜春枝和赵老六对视一眼,指了指自己的大筐,然后只提起了自己的小竹篮。
里正背着手站在岸边,板着脸道:“杜春枝,听说你在县里拎砖伤人?”
杜春枝都听乐了,“里正叔,这话是从哪儿说的?”